第823章 航空装备试验基地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笔趣阁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823章 航空装备试验基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23章 航空装备试验基地

  在送走唐林天和孟震远之后,常浩南马上联系到丁高恒,跟他说了自己“借用”空警200进行目标特征识别与筛选试验的想法。

  后者听完之后沉默了一会:

  “小常啊,你是不是忘了,自己还挂着空警200项目副总师的名头呢?”

  “……”

  一句话,让电话两边陷入了一阵诡异的沉默。

  常浩南挠了挠头。

  确实是忘了。

  毕竟,副总设计师这个岗位的职权范围完全取决于具体负责的工作,上下限差距极大。

  而常浩南恰好是那种不负责任何具体工作的——

  当初说的是帮忙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但空警200整个项目突出一个顺理成章,最麻烦的两部分,也就是总体设计和飞行安全,在立项就被常浩南给攻克了。

  所以根本没遇到什么棘手问题。

  自然也就没轮到他这个副总师发挥什么作用。

  连字都没签过。

  一来二去,再加上这几年忙的飞起,早就给忘脑后去了……

  而且也不光是他。

  恐怕除了丁高恒以外,没几個人还记得。

  否则他到航空动力集团就任那会,至少应该多几道手续。

  不过,既然有了这层身份,那事情就从“科工委系统下两个军工集团之间的平行合作”变成了项目内部事务。

  只要梁绍修和王晓模两位总师同意就行。

  再考虑到常浩南跟他们的工作关系,而且也不涉及到任何硬件方面的改装……

  基本也就是打个招呼。

  能省去不少麻烦。

  “那……我直接联系一下梁工和王总他们。”

  说完之后,常浩南有点尴尬地准备挂电话。

  但丁高恒却还有话要讲:

  “对了,小常。”

  他制止了常浩南挂电话的企图:

  “我今天上班之后,听说你们学校那边好像又起了一波舆论?”

  京航大学是科工委下属高校,从职权范围来讲,丁高恒自然可以管。

  只不过他今天专门关注这种小事,纯粹是因为担心跟常浩南有关系。

  “啊……不是什么大事。”

  常浩南语气轻松地回答道:

  “昨天有位外国数学家来访,我们两个聊了一晚上学术问题之后有了些启发,所以今天提前回去继续搞研究去了。”

  “外面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瞎猜出来一些不靠谱的内容……也很正常。”

  丁高恒虽然身居高位多年,但不算脱离群众,至少心里对于媒体的德行一清二楚。

  因此听到常浩南的解释之后,他也猜到了大概是什么情况:

  “那就好,至于舆论方面的事情,你就让唐林天去处理,可以在背后出出主意,但是除了组织上安排的采访以外,不要直接出面表态。”

  虽然前者过去在这方面的表现一直很让人放心,但丁高恒还是特地嘱咐道。

  说完之后,好像还有点不放心:

  “算了,我后面会专门给科工委系统下面的几个高校开个会,制定一个应对突发性舆论的办法出来……”

  “……”

  挂断电话之后,常浩南当即准备联系梁绍修和王晓模。

  然而正准备拨号,才发现自己身为空警200项目的副总师,竟然不知道两位总师如今人在何处。

  办公室是肯定不用想。

  如今已经快到晚饭时间,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就算加班也不可能坐在办公室里。

  至于手机……

  三人上次见面还是差不多两年之前。

  那功夫只有常浩南相对财大气粗买了一部。

  所以他也不知道另外两个人的手机号码……

  “唉……”

  他有些自嘲地笑着摇了摇头:

  “我这副总师当的……纯纯反面教材了……”

  最后实在没办法,还是通过航空工业集团逐级联系,才得知俩人如今正在辽省,给空警200做基础性能测试。

  ……

  三天之后。

  辽省,兴城基地。

  这里过去其实是属于海军飞行学院的一个场站,只不过使用频率很低,只是偶尔会有一个歼轰7团过来驻训。

  考虑到此处相对偏僻的地理环境,以及临近渤海湾的区位优势,在吴懿范把尼特卡航母训练基地的资料给弄回国之后,这里就被选为了未来的华夏舰载航空兵训练基地。

  后来又觉得这么大片地方,如果只是放个航母训练设施有点浪费。

  所以干脆又被规划成了海航专属的航空装备试验区。

  有点51区那意思。

  当然,尽管没人明说,但肯定也有点跟空军鼎新基地对标的意思在。

  所以,空警200作为海军方面出资立项的预警机,就成了第一个享受此处高规格待遇的型号。

  “常总,我们可是有一阵子没见过面了啊。”

  常浩南刚从挑战者601的机舱里面走出来,王晓模和梁绍修就迎到舷梯附近,分别跟他握了握手:

  “我还以为,你把自己这个副总师的名头给忘了呢……”

  作为空警200项目的负责人,王晓模当然记着自己还有一位几乎没露过面的副总师。

  “我……”

  常浩南心说这篇可赶紧揭过去吧,同时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

  “是啊,好久不见。”

  说完紧了紧身上的大衣,以抵御周遭这见鬼的海风:

  “很惭愧,作为副总师,只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现在手头有项目,还得来麻烦你们……”

  “诶,可别这么说,这预警机的总体设计,可还是你提出来的呢。”

  王晓模稍稍放慢脚步,回答道:

  “要是没有您提出这个T字形天线的方案,那我们估计就直接用类似萨博2000那样的平衡木方案了……”

  这个时候,刚才一直没出声的梁绍修也在旁边不住点头:

  “而且更重要的还是平台本身吧,前阵子我们还没到辽省这边的时候,有次在陕南的试飞就赶上严重积冰天气,好在是除冰系统工作及时,否则还真就有可能出事。”

  语气中还带着点后怕。

  说话间,常浩南一行人走进了远处停着空警200的大型机库——

  由于长期以来的主力装备都是一二代战斗机,导致华夏航空兵过去在飞机地面保护这方面历来不够重视。

  毕竟歼6歼7这种东西,也确实没什么需要娇惯的。

  至于你说雨雪天气怎么办……

  对不起,这些飞机本来就没办法在恶劣天候下作战。

  不用起飞……

  但随着第三代战斗机,以及一批特种机的陆续装备和试飞,再这么粗糙下去肯定是不行了。

  而这个大型恒温机库,就是海军航空兵的第一次尝试。

  刚一进门,最吸引常浩南注意力的甚至不是那架背着高耸天线的预警机。

  而是在机库周边的大半圈操控台。

  给人感觉不像是进了个机库,反倒像是个车间……

  或许是注意到了常浩南四处乱瞟的眼神,王晓模笑着介绍道:

  “这座机库可是厉害得很咯,海军专门考虑到技术验证工作的便利性,花大价钱加装了不少维修和辅助设备。”

  “一些小的零部件更换还有软件升级,都可以把东西运过来之后在这原位进行,都不用把飞机飞回到厂里面去。”

  “好家伙……”

  常浩南在重生之前倒是见识过类似的全功能机库,但是在2000年看到这么个东西,还是让他不由得啧啧称奇:

  “那确实是很方便了。”

  常浩南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本来以为飞机还得回一趟南郑才能完成自己所需的升级。

  但如今看来,似乎可以免去一轮折腾。

  “所以我们才提前把飞机从阎良转移到这边来。”

  王晓模说着拉开舱门,带着另外两人钻进了已经满满当当放置了一排显控台的机舱内部:

  “一方面是测试飞机在沿海环境下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也是测试雷达的工作效果。”

  作为一个不太称职的副总师,常浩南其实还是第一次进入到这架飞机,或者说是第一次进入到一架预警机的内部。

  因此还感觉有点新鲜。

  王晓模倒是早就见惯了第一次上预警机的人是什么样子,于是非常熟练地给常浩南来了段贯口,介绍每个设备具体是什么功能。

  常浩南则坐在旁边静静地听着。

  直到前者讲到最核心的多功能雷达显示器时,他才开口打断了对方:

  “王总,说起雷达。”

  常浩南指了指头顶:

  “咱们这个天线阵面,还能造出更大尺寸的么?”

  他记得最开始跟王晓模聊起国产预警机的时候,对方好像说过这个天线的尺寸是8米*0.6米左右。

  就运8这个平台的体量而言,当然已经足够大了。

  但如果要用图214,或者国产化之后的C909做平台,那或许还能容纳更大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7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7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