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济州诸事_晚明海枭
笔趣阁 > 晚明海枭 > 第233章 济州诸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3章 济州诸事

  第234章济州诸事

  长崎湾,博望号的主桅和前桅高耸入云,在帆樯林立的港口中犹如鹤立鸡群,一眼望去十分醒目。

  林海在主持定远号改装之时,顺带也把这条功勋大船魔改了一把,船舵换成了舵轮操控,桅杆也改为了三段拼接式,比之前高出了一大截。当然,帆装也换成了和定远号类似的西式全帆装。

  博望号本就是西式船体,只不过没有大型盖伦战舰的双层船壳,排水量也有八百多吨,改装之后航速和操纵性能都有了很大提升。

  郑廷球这次到倭国和朝鲜就是使用改装后的博望号,水手中有一半是从定远号调过来的吕宋土著,另一半则是华人水手,航行的同时也是在训练。

  眼下正在倭国海贸旺季的尾巴上,长崎湾中和博望号吨位相近的海船其实也有二十余条,但硬帆船的桅杆都不如改装后的博望号高。而那几条挂软帆的西洋船,它们的桅杆和帆布都被倭国扣押了。

  对于葡船来说这是司空见惯之事,他们每年到长崎来都会面临如此境遇,船货也会第一时间被封存,等到在丝割符框架下的交易完成后,才能取回桅杆和帆布返航。

  但是今年的情况稍微有些不同,由于滨田弥兵卫事件的缘故,荷兰人也遭受了和葡人一样的境遇。平户商馆的几条商船以及威廉杨森的那条船都被幕府扣押,未来还不知会不会物归原主。

  若是最后幕府不把这几条船还给荷兰人的话,林海倒是对其中两条六百吨以上的亚哈特船有些兴趣,毕竟他现在很缺能与VOC打决战的盖伦战舰。

  这件事林海已经做了力所能及之事,接下来只能看金地院崇传的发挥了。他在悟真寺和郑廷球见面之后,又把他带到了博望号上密谈,以免隔墙有耳。

  此行的贸易情况林海在悟真寺已经向郑廷球了解过,从淡水到倭国这一趟的销售收入超过七十万两,主力货物是丝绸,其次是鹿皮,平均毛利率在一倍多。

  从朝鲜到倭国这后半程的船货还没卖完,预估也有将近三十万两,主力货物是人参和貂皮,以朝鲜和皮岛的参貂价格计算成本,毛利率高达两倍多。

  若是以换取参貂的水牛角、硝黄等物来计算,总的毛利率达到了惊人的十几倍,主要还是那朝鲜造反派给的价太高。

  林海把郑廷球叫到博望号的官厅中,就是为了聊这个朝鲜造反派之事。

  郑廷球从怀里摸出一张纸来,递给林海道:“总座,这是张勇那小子在大青岛上塞给我的,你自己看罢。”

  林海接过那张纸来:“你这回和他说上话没有?”

  “没有。”郑廷球摇了摇头,他是不识字的,接着又道,“这张纸我老郑也没给旁人看过,总座,上头写的什么?”

  纸上的内容并不多,林海一边看一边回道:“朴正涣的主人名叫柳孝立,是朝鲜前任国王光海君的妻侄。”

  郑廷球连续三年往来朝鲜,所以也知道光海君是谁,他闻言道:“这么说,这个姓柳的是想让光海君复辟?”

  “难说……张勇信中还提到一个叫仁城君李珙的,此人是光海君的弟弟,当今朝鲜国王的叔叔,说是经常和柳孝立以及其弟柳斗立来往。”

  林海没听说过这个仁城君李珙,也没听说什么柳孝立、柳斗立,他感觉这帮人最后很可能没闹出什么风浪,多半是在举事前就被扑灭了。

  “郑四哥,你在此把剩下的船货卖完,我打算去趟济州岛……”

  林海告别郑廷球,登上斯鲁普船去往济州。此时已是北风季,好在长崎与济州纬度相近,完全可以乘横风航行,林海的座船一日可至。

  翌日上午,挂着黑龙旗的斯鲁普船停在了济州城北七八里处的海岸边,远处高耸的汉拿山清晰可见。

  济州岛虽然面积颇大,但形状规整且海岸线附近地势平坦,缺乏优良的港口,斯鲁普船停泊的地方其实是一片开放的锚地。一旦北风忽然转强,就有可能被吹断锚缆,拍碎在岸边的岩石上。

  袁进所部的水师基地设在岛东的城山浦港,几月前向林海投诚的刘香所部则以岛南的西归浦港为老巢。这是济州岛上最好的两处港口,港外分别有牛岛和蚊岛屏护,对强劲的北风和南风季的台风都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不过这两个港口的水域面积都很小,而且远离需要重点巡哨的北部海岸线,这也是济州防御需要较多人力的原因之一,这个问题在北风季会更加突出。

  登岛之后不久,袁进得到消息派了张大牛出城迎接,林海来此公开的身份是红毛使者,堂堂净海王自然是不会亲自远迎的。

  林海远远就看到张大牛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这厮自小就在海里打混,如今到了济州岛也学会骑马了。

  张大牛还带了一辆马车来,他身边的随从都是海军部的老兄弟,每人都骑着一匹济州本地的蒙古马,这些老兄弟都知道林海的真实身份。

  “总座,请上车罢,袁八老和海野兄弟在济州牧使的官衙等着。”

  “别叫总座,我是红毛特使。”林海说着又道,“不用马车了,我如今也会骑马。”

  张大牛闻言连忙吩咐身边小弟把坐骑让了出来,林海翻身上马。这马的肩高有十三掌多,比起林海在淡水骑的晋江马要明显高出一头,但比吴国毅那匹安达卢西亚马就差远了。

  马是很有灵性的动物,很快就能感觉出骑手的骑术水平。林海骑马的经验尚浅,这马对他有些不服气,不太听使唤,折腾了老半天才有所好转。

  双方互相适应了之后,林海明显感觉这匹马要比晋江马脚步轻捷。他在明代属于是大个子,若是在战场上骑一般的晋江马,那是无法披甲的,济州蒙古马的负重能力还是比南方马种要强不少。

  “济州如今有多少马?”

  “总数大约有三万匹,都在汉拿山周遭养着。”

  林海与张大牛并辔前行,听到后者的话后十分高兴,会友公司在济州方面的支出也不少,目前唯一的收获就是这些马。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7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7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