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杀意难平也得平_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笔趣阁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 第440章 杀意难平也得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40章 杀意难平也得平

  曹魏和大燕,所实行的都是两京制。

  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城是新建的,但所代表的意义是一样的。

  曹魏的时候洛阳的地位更重要一些,大燕刚入中原的时候关中则成了根基,后面昭武帝渐渐把重心东移至洛阳,因为关中的地理是险固了,可以防御外敌,但交通也不便利,水运也不发达。

  作为都城,很多时候要依赖漕运,补充粮食和其他各种物资。

  都城除了政治中心之外,也有经济中心的作用。

  就算李元徽不提,洛阳也早晚成为东都,因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需求。

  但现在提这个,却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因为北燕随时可能南下来攻洛阳。

  李二有些犹疑的问到:“四郎,若是升格为东都,那可就没有退路了,你可想清楚了?”

  洛阳如果只是洛阳,守不住可以放弃。但要是洛阳作为东都,那不管怎么样,对方百万大军来攻你也得坚守。

  因为都城的象征意义是不同的。代表着国家的威权。这边刚作为东都,就立即要面对燕军的强大攻势,所以李二对这个建议是很担忧的。

  但李四却凛然道:“正是因为因为洛阳首当其冲,以其为东都,正是要告诉天下人,即便失去了黄河以北的土地,但中原我大唐绝不会让半步。必倾力而守之。”

  李二闻言眼神也露出一丝精光,“好,就如齐王所言,阿耶您意下如何?”

  “你们兄弟看着办吧,这天下啊,现在在你们肩上。”

  李源留下一句话之后,就准备起身回后殿。

  但李元徽这时候却突然站起身来道:“阿耶,还有一事。”

  李源有些意外,还能有什么事?

  “有什么事,还用问我吗?”

  “魏王李孝正,品行不端,妄蓄大志,劫掠民妇,罪大恶极,且在府中常言语僭越,其家奴昨日逃至洛阳府首告其意图谋反阿耶,此事您觉得,该如何处置?”

  李源听了之后,怒道:“你今日得势,竟不能容下兄弟吗?”

  李元徽也朗声道:“阿耶何出此言,洛阳府现在告魏王的诉状和档案有一尺厚,换成竹简能装一车,难道这些都是我栽赃于他?”

  李源听了这话之后,反倒是有些诧异,“你说的是真的?”

  这时候李三也在一旁道:“阿耶,早些年他在晋阳干的事,您都忘了嘛?现在并州人还记得魏王当年之事,就这么个废物,我们能有什么容不下他的,五弟,七弟,承安,哪個我们兄弟容不下了?”

  李三这话一说,李源更是被噎的没话说了,转头看向李二道:“二郎,你怎么说。”

  李二闻言,想了想叹了口气道:“褫夺其官职爵位,幽禁府中,以观后效。”

  李源闻言眉头一皱,“太重了。”

  李四道:“他害得不知道多少人家破人亡,留他一命都是宽恕了!”

  李源还要再说什么,李二却叹了口气道:“那就降为郡公,令其在府中学习律法,非奉诏不得离府。”

  直接从亲王,变成了公爵。

  内侍到魏王府宣召的时候,李孝正都蒙了,他刚知道昨晚跑了一个家奴,正准备使人出去找找呢,却接了个晴天霹雳。

  从魏王直接被干成郡公现在就连皇孙都封了郡王,他现在是郡公

  “我要见陛下”

  他是知道昨日的事。甚至整个洛阳现在也没人不知道昨天发生了什么。

  他也知道掌权这个三个兄长往日都被他得罪了,他甚至已经开始思考要做点什么

  但没想到,会突然变成这个样子。这下手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不过无论他走那么呼喊都没用了。

  能够决定他命运的都被他得罪了,朝中也没人帮他说话。

  甚至岳家越国公杨邃也没办法帮他说话。面对来找他拿主意的女儿,只能是哀叹连连。

  “齐王为了对付魏王,看来是也是花了些时间准备的,现在谁也救不了他”

  其实在河北的时候,李元徽就有机会用军法直接砍了他。那会李源跑没影了,军中一切都是他说了算。

  但那个时候那是兵败如山倒了,人心惶惶。临阵脱逃的太多了,那不是一个两个。

  如果杀了他能挽回败局,那李元徽绝不介意一刀砍了他。但情况是,那个时候用军法杀人,会适得其反。

  并不是所有情况都要严之以法,面对信心颓丧的败兵,有时候需要表现出宽宏大量。

  对士卒表示你们不用担心,这仗没打好,输了就输了,咱们下次再来,不用担心找后账的事。

  但这小子李元徽是必须得给他除了的,所以回来之后就让人办这个事。

  不能用战败的事来翻后账,这是为了人心安定。

  但在他的地盘想收拾这不开眼的老六,最少有九种办法

  而李源这个后台,在前一天已经塌方了。这哥仨还全都被李孝正得罪了,那真就是没人能保他了。

  杨氏道:“那阿耶,现在该如何是好啊?”

  杨邃想了想道:“魏王现在已经被贬为魏郡公,现在太子已经拿到了监国之权,想必用不多了多久就会内禅,而金匮之盟后,晋王和齐王实力大增,尤其是齐王,关东诸事皆可一言而决,我会让伱堂兄和你兄长们进入陕东大行台,至于魏郡公,只能等他起复了.”

  杨氏闻言,也明白了,起复?还能有那天?只要太子和晋王齐王还在,最好的下场那就是当个闲散宗室。富贵闲人。

  李元徽在收拾了李孝正之后,也终于想起另一码事来。

  在白沟之战那天,杨侃玩了命一样追他,就跟贺拔胜追高欢一样。巧合的是,高欢跟贺拔胜有兄弟之仇,李元徽跟杨侃也有。

  杨熙、杨善才、杨巡,这都是杨侃的亲哥,其中杨熙被他一箭射死了,杨善才和杨巡被他截住,是自杀。这都得算他账上。

  更巧合的是,李药师常雁衡收取青州之后,杨侃的家眷全都落在了李元徽手里。

  所以李元徽也有跟高欢一样的疑问,你特么家人都在我手里,你怎么敢的?那战场你就放点水呢?

  当时那杆大槊几乎就抵在李元徽的后背上,他甚至能感受到槊刃上的寒意。

  虽然逃出生天,但那是救兵到了。

  救兵没来他死定了。所以越想越气的李元徽,直接就下令把杨侃的家眷全都杀了。

  这边刚下令,堂下听令的尉迟敬德和王佛保转身就准备去动手了,这两个杀才还没出大堂内,左二护军谢叔方却当即劝谏道,“大王,杨侃的家眷都是妇儒,他的两个儿子一个五六岁,一个才三岁,剩下都是女眷.”

  谢叔方的言外之意是,成年男子杀了就杀了,但这女眷和小孩,很多时候就算犯了大罪也不会杀。

  李元徽当即就想说,杀了又能怎么样?杨侃差点就给我扎个透心凉,杀他全家还有什么.但话到了嘴边,又咽回去了。他终究是没有说出来。

  他不是圣人,但他也不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

  事实上,齐王系军队是大唐各军之中军纪最好的,也是最严格的。为了做到这点他也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反复跟将领们强调和提醒,教育,训诫。所以他的军队从来没有屠城过,没有杀降,没有大规模成建制的劫掠。

  军纪严明,所过之处都称其是仁义之师。

  因为他终究是个后来人,或许不能带来一些先进的技术,也不能成为一个思想启蒙家,但也不该让这个世界更加的血腥,更加野蛮。他希望自己能够作为一个建设者,而不是毁灭者。

  不能,也不该随波逐流。尤其是现在,他的权势随着李源交权之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句话就可以决定成千上万人的生死。

  妇孺老幼,从来不该成为一场她们从来没有参加过战争的陪葬品。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70.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70.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